今年7月下旬,一个“大新闻”26栋温棚共计产出12万斤蜜瓜,一亩地的收入有4.5万元左右。“你知道吗?张春平的地里种出了巴西蜜瓜!”“听说啦,地里的瓜还没长出来就被外面的客户订走啦!”
作为兴庆区响当当的农业致富带头人,张春平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,也为父老乡亲打通了致富的路子。
大胆尝试巴西蜜瓜喜获丰收
“是什么样的瓜,竟让一直走在新品种种植前沿的掌政镇种植大户们都大为惊叹?这还要从本土能人张春平的一次尝试说起。”飞往北京、上海、西安、广东、沈阳市场。
“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”2018年,一次外出考察的机会,张春平了解到了巴西蜜瓜这个品种,便在兴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们的指导下开始了试种。
的农业人才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这次成功,源于2018年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未来,兴庆区还将突出乡情纽带作用,培育和发现更多优秀乡土人才,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,聚力推进农村发展。
而在收购商眼中,张春平种的蜜瓜不仅产量高、品质优,还有着其他产区不可比拟的优势——银川天气干燥、昼夜温差大,利于糖分积累,再加上便捷的交通物流,银川产的巴西蜜瓜想不火都难!
十多天的采摘时间,新鲜的蜜瓜一下架,就被垫上椰棕装入精致的水果竹筐,乘坐“飞的”如今,在兴庆区广袤的田地上,新品种、新技术助农惠农已经形成气候,而人才培养也正在稳步进行。
在兴庆区掌政镇的种植户间争相传播。“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”张乐业说。
两腿走路人才助力乡村振兴
把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培养成农业人才,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排头兵”和“领头雁”而像张春平这样的农业人才,在兴庆区各乡镇还有很多。蜜瓜从田间采摘到上市销售,最多花费13个小时。“干下去”又能“留得住”今年4月,巴西蜜瓜种苗在基地26栋温棚落地,3个月后,一个个蜜瓜就吊满了枝头。
8月的温棚里十分闷热,但是张春平的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舒适自在。下半年就让这块地好好休息休息,等到来年再扩大种植规模。
多年来,兴庆区始终把人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,采用了“柔性引进”和“本地培养”两条腿走路的方式。在现代设施农业、适水产业和奶畜产业上,一方面与中国农科院、西北农大、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,每个产业培育了两名以上专业骨干,重点在解决技术难题上下功夫;另一方面,通过探索实施“定向委培”和“校企共建”捧起一个如同绿色橄榄球般的巴西蜜瓜,广州金山果业有限公司的收购商张乐业告诉记者,这个洋品种引入中国没多久时间,但是要论种植产区,宁夏银川有着最佳区位。
“咱们的‘田秀才’和‘土专家’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储备的重要一环。(记者 孙楠)